三十而立,上海国际电影节向“顶流”靠近

来源:明星资讯  更新:2023-06-10 12:34:46浏览:689次

三十而立,上海国际电影节向“顶流”靠近

【环球时报记者 戚席佳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吕克】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、影响力最大的国际影展,1993年起步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如今走过三十载。第2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9日晚开幕,在全新装修的主会场上海影城再度与期盼已久的观众重逢。而以上影节(前几届两年一届)为代表的中国各类电影节,如今也趁着中国电影产业飞速发展的步伐,逐步拉近与世界顶级电影节的距离。

“聚集了一群热爱电影的人”

9日在上海大光明电影院内,距离下午3时30分的电影节专场电影放映还有1个钟头之时,几十名观众早早来到电影院兑票,拿着影票和展板合影,选购周边文创产品。“我买了10场票,今年电影节的票特别难抢,我找了很多朋友帮我一起抢,”一位前来观影的准大学生告诉《环球时报》记者,她已经被纽约大学导演专业录取,今年秋天将去学习电影,“对我来说,这里聚集了一群真正热爱电影的人,可以看到很多没有在国内上映的电影和4K修复影片”。

第2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海报

在因疫情延期一年后,今年上影节迎来盛大回归:累计共收到来自128个国家/地区的8800部中外影片报名,10天内将为观众奉献5个类别、16个单元近450部中外佳作。其中,既有入围金爵奖主竞赛单元、亚洲新人单元的世界首映新片,也有《悲情城市》《乱世佳人》等经典影片重映,以及戈达尔、伊丹十三等大师回顾展,还有《瞬息全宇宙》这样高人气的获奖佳作。奥斯卡影后杨紫琼、好莱坞明星杰森·斯坦森等各国影人也将在开闭幕式、红毯首映以及各种论坛活动中亮相。

广大观众对本届上影节格外期待。6月2日开票首日即有超过10万人购票。《环球时报》记者9日在上海大光明电影院内看到,很多影片已经满座。在电影院二楼,主办方还举办三十“光”年——上海国际电影节创办三十年展。在这里,电影爱好者们不仅可以看到1993年至今25届上海电影节的海报、影票,还可以“打卡”五代金爵奖奖杯。

电影节各有特色

作为中国唯一的A类电影节,6月举行的上影节本就有着不错的档期:紧接着5月的戛纳电影节,同时又处于一年中最重要的暑期档开端,无论是艺术佳作还是商业大片,都适合在此时通过上影节的平台与广大观众见面。从展映片单上看,既可以见到近一年来国际顶级影展的获奖新片,也有暂时国内未引进的其他国家影片受邀前来。以波兰名导斯科利莫夫斯基为首的主竞赛评委团,将用专业、艺术的眼光评选角逐金爵奖的各国佳作。而对于即将在6月和下半年上映的中国国产电影,譬如开幕片《我爱你!》、入围主竞赛单元的《寻她》,以及十一档史诗大片《志愿军:雄兵出击》等,上海电影节也是一个绝佳的预热舞台,再加上各种论坛、大师班讲座和电影交易市场,这里同样是中国电影引进来、走出去的重要窗口。

每年4月举办的北京国际电影节,虽然资历尚不如上影节,但近年来发展迅速,规格也是逐年提高。毕竟中国已是与北美匹敌的全球重要电影市场,北京作为中国文化中心和实际上的电影中心,需要一个国际性的电影节来体现其重要性和影响力。相比北京、上海,在西宁举办的FIRST青年影展则凭借出色的组织运作和独特的年轻化定位,近年来异军突起。FIRST影展不求大而全,而是挖掘中国影坛最有前途的新人新作,就连王家卫、姜文等大导都曾担当评委,只为提携和鼓励有才华的晚辈新锐,让这个在7月举办的年轻电影节充满活力。与FIRST定位相近的还有著名电影人贾樟柯创办的平遥电影节,同样以广阔的视野发掘优秀人才,推动其创投、制作和发行上映。此外,还有创办不久的海南电影节,结合当地旅游资源和气候优势,在国际化的选片团队操作下,在年底这个空档期成为吸引媒体、片方和观众的新选择。

学习借鉴戛纳经验

当然,与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尤其是“顶流”戛纳相比,上影节、北影节等还有不小的距离。毕竟这些历史悠久的西方影展早已积攒强大的人脉、成熟的选片流程,以及高效的产业推动效应,往往能吸引国际影坛一年中最重要的新片、最大牌的影人,形成平衡商业和艺术的良性效应。在组织层面,上影节一直积极向“顶流”学习借鉴,尤其与时间相近的戛纳建立不错的合作交流,不仅邀请戛纳艺术总监福茂讲座,还开通“戛纳直通车”,吸引刚刚在戛纳亮相的佳作第一时间来华,像前几年的《咖啡时光》《小偷家族》一票难求,今年也有《琳达想吃鸡肉》等佳作,起到很好的交流带动作用。此外,威尼斯电影节前主席马克·穆勒卸任后,也多次担任平遥、海南电影节选片负责人,用独到的眼光和广博人脉,帮助中国影展迅速提高国际展映片水准。

中国青年剧作家、导演向凯在接受《环球时报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上影节要成为国际顶流电影节,下一步要更加重视吸引国际上的优质作品,挖掘更多高质量的内容,培养更多电影人才。